首页  学校首页  部门介绍  实践教学  教学研究  创新创业  教学质量  办事流程  管理制度  资料下载 
 部门介绍 
 领导及分工 
 科室设置 
 教学运行管理 
 实验室建设 
 海外学习实践 
 实践教学中心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本科教学工程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科竞赛 
 质量报告 
 教学评估 
 教学检查 
 师资队伍 
 学籍管理 
 教学运行 
 创新创业 
 学校文件 
 上级文件 
 教学运行 
 学籍管理 
 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 
 教学研究 
 课程教材 

    

关于举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2021-05-19  校团委  点击:[]

各教学单位、相关部门:

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共青团中央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昌大学、南昌市人民政府和井冈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定于2021年6月至11月举行。为了积极备战该项赛事,在我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校拟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传承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聚焦“五育”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推进赛事组织线上线下相融合,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创新创业盛会。

——更中国。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为全球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提升高等教育感召力。

——更国际。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客,融入经济双循环创新浪潮,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高等教育影响力。

——更教育。建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践平台,提升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造精神,展现高等教育塑造力。

——更全面。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高等教育引领力。

——更创新。优化竞赛形式与内容,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创造力。

三、校内选拔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处、校友办、校团委

四、校内选拔赛时间

2021年5月28日—2021年6月下旬

五、参赛项目要求

我校本届大赛主要分为主赛道(详见附件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详见附件2)、增设产业命题赛道(赛道方案另行发布)。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等;已在主管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的扫描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真实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在2021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总决赛时提供投资协议、投资款证明等佐证材料。

4.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5.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6.参赛人员(不含师生共创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6年3月1日之后出生)。

六、参赛报名(即日-5月28日)

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服务网的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微信公众号可进行赛事咨询。

各学院即日起开始组织院赛选拔,挑选重点团队,经过筛选打磨后,完成线上报名工作,同时提交以下材料电子档发送至cuitKC@163.com邮箱,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

1.学院推报作品统计表(详见附件3)。

2.学院参赛作品项目计划书:格式参考案例模板。内容应包括摘要-项目背景(消费需求调研与供给侧现场分析)、产品(设计创意、产品介绍、科学性及创新性、核心技术、团队展示)、市场与推广(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细分、产品定位、营销策划、品牌推广等)、项目或公司战略规划、财务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预期或融资需求、资金使用计划、投资回报分析)、风险退出、支撑材料(公司营业执照、专利证书或授权证书、软件著作权、科技成果鉴定、产品销售合同、合作意向书、投资意向书、项目获奖证明材料);

3.项目展示PPT及视频(flv格式,5分钟以内);

4.参加初创组、成长组及师生共创组的项目团队还需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复印件需盖公司公章。

提交作品注意事项:每个参赛作品的项目计划书及项目展示视频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学院-项目名称-参赛组别-负责人-手机号;“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院推报作品统计表”作品序号按名次进行排序。

学校毕业5年内校友参赛于5月28日前完成线上报名后将相关信息报送至相关学院或将申报书直接发送至cuitKC@163.com邮箱。

七、大赛奖励

大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颁发证书。优秀项目将推荐参加省级复赛,经选拔评审可参加全国总决赛。

八、组织动员

各教学单位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动员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可依托已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竞赛组织工作,鼓励和促进学生团队及时转化创新实践成果。同时,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各学院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助力“双创”升级。

九、咨询、联系方式

电话咨询:

校团委王先宇(老师):13551224061

仝一涵(学生):15608173165

本届大赛咨询QQ群:913382614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务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

共青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委员会

2021年5月19日

  • 附件【关于举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pdf】已下载 次
  • 附件【附件3: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学院推报作品统计表.xlsx】已下载 次



【关闭】

 

联系与支持

四川省成都市航空港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行政楼2楼
jwc@cuit.edu.cn